莫迪为全世界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惊喜,宣布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进行访华。这是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,他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。而这次行程的时间安排恰好在中国九三阅兵活动前结束,似乎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政治意图,不仅让人猜测莫迪是在精心布局,同时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大国也被迫卷入了这场博弈。特朗普对此未必会轻易上当股市场外配资,而中国方面显然也是在酝酿着自己的策略。
目前,美印关系正陷入一种紧绷的局势。特朗普的两个主要目标分别是让美国顺利跳出印度高额的税收体系,同时促使印度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,转而购买美国的石油。虽然在表面上,莫迪选择了迎头痛击,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言辞反驳特朗普的指责,并暗示与俄罗斯的石油生意不会很快中止,但实际上,他的内核并不想与特朗普彻底对立。
一方面,莫迪乐于在大国之间游走,这不仅彰显了他个人及其国家的强势形象,也为印度成为“世界第三大经济体”铺路。另一方面,他潜意识中也认可了美国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。尽管他否认了印度对美国市场过于依赖的说法,但他曾指出“印度制造”的成功有赖于美国的支持,因此,莫迪心中对“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”的渴望愈加明显。
展开剩余74%然而,尽管印度自我宣布已经超越日本,跃升为第四大经济体,并意图进军第三大经济体之列,但追赶中国的宏伟目标依然遥不可及。更何况,中国制造的地位根本不容易被动摇。从多个外国企业在印度建立工厂又相继撤离的行为可以看出,印度的市场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蓬勃。莫迪在深知无法失去美国支持的同时,又不得不维持表面的强硬。因此,选择访华成为了一个颇为妥当的决策,意图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求平衡。
众所周知,印度在美国“印太战略”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当特朗普威胁要在25%的基础上再对印度增加关税时,莫迪官宣的访华消息显然是他的一个策略,旨在促使特朗普认为印度向中国靠拢,以此停止制裁措施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莫迪在印美贸易方面将不再那么为难,同时向国内的农民示好,也能有所交代。
这次访华的时间安排颇具看点,尤其是在中国即将于9月3日举行大规模阅兵的情况下,莫迪的行程却在9月1日戛然而止。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不过是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。这样的安排让人觉得他在刻意避免激怒特朗普。实际上,莫迪的态度似乎是“你不去我也不去”,借此间接向特朗普示好,希望其能收回加征关税的想法。毕竟,特朗普常常出尔反尔,没有人会对这一点感到意外。
然而,事情的发展却显得十分讽刺。正当印媒在6日宣布莫迪的访华计划时,特朗普却在同一天签署行政命令,决定对印度的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%的关税,使总关税达到高达50%。这一变故让莫迪的策略几乎付诸东流。而其计划中的另一环节,在中国的应对上也展现出了游刃有余的智慧。
就在8月4日,印度刚刚与菲律宾进行了在南海的联合军演,印度的三艘军舰在明知菲律宾行动不当的情况下,仍然选择与小马科斯合作,上演了一出政治秀。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向特朗普传递信号,表明如果美印关系正常发展,中国不会插手。然而,印度不应借此代价关系的恶化来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互动,错误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。对此,中国外交部于8月5日直接发出警告,称“印度不应介入”。
现阶段的情况是,美国虽未做出回应,但新的25%关税政策将在21天后生效,期间莫迪有可能通过各种努力迫使特朗普改变决定。不过,印度似乎不敢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。如果50%的关税政策真的实施,必然会对印美贸易形成严重影响。在之前的分析中就已提到,莫迪的“端水”政策在其外交策略中根深蒂固。为此,他将焦点转向中国,通过“七年来首次”访华的噱头,不仅有意缓和与中国的关系,也希望借此使中印关系成为对抗美国的一项关键因素。
莫迪的“小聪明”和特朗普的强硬关税政策在相互激斗的过程中,反而给中方带来了两重利好消息。其一,中印关系趋于改善,尽管在经济和贸易上未能实现重大突破,但印度不再制造事端,便可让中方节省大量精力。其二,特朗普觉得他能通过关税为美国创造利益、扭转经济,实则只会推动更多国家向中国靠拢,甚至为美国经济的崩溃埋下隐患,逐渐削弱其国际竞争力。虽然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完全绕开美国进行贸易,但未来情况并不一定能够持续。特朗普的强硬态度只会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反感,而对于莫迪而言,在面临50%的关税即将落地的情况下,他又会采取何种对策呢?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