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5年揣着6万本金入市,股灾时亏到只剩2万,追热点被套过半年,最后靠11条“笨办法”股市场外配资,10年把账户做到158万。身边不少股民总说“炒股难,赚不到钱”,其实不是股市复杂,是太多人想走捷径——追涨停、听小道消息、频繁操作,反而踩了满坑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些方法没什么高深理论,全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实在经验,不用盯盘到半夜,也不用算复杂指标,普通人照着做,至少能避开80%的坑,慢慢把盈利稳住。今天用大白话拆透,都是南方老股民的实在心得,看完别再瞎炒股。
先掰扯个真相:炒股赚的是“耐心钱”,不是“聪明钱”
刚入市那几年,我总想着“快进快出赚差价”,每天眼睛盯着K线图,专家说哪只股好就买哪只,追过涨停板,炒过题材股,结果一年下来,手续费交了好几千,本金直接亏了一半。后来才明白,炒股最忌讳“急”,那些天天想着“一夜暴富”的人,大多是亏得最惨的。
就像南方人种茶,得等茶树慢慢长,春茶采摘前要修剪、施肥,急不得。我现在手里的股票,最短拿3个月,最长拿了5年,中间就算跌了20%也不慌,因为知道公司基本面没坏,迟早会涨回来。2020年买的一只消费股,拿了3年,中间跌过15%,现在涨了120%,比那些天天买卖的收益稳多了。
所以新手别信“炒股要多聪明”的话,反而是“笨一点”“耐心一点”的人更容易赚钱——别总想着猜明天涨不涨,多想想这公司值不值得拿一年。
方法1:只买看得懂的公司,陌生股再涨也不碰
刚炒股时,我听人说“科技股涨得猛”,就买了一只半导体股,连公司是做芯片还是做软件都不知道,结果跌了30%才慌着卖。后来才明白,看不懂的公司,就算涨了也拿不住,跌了更不知道该不该割,纯属瞎赌。
现在我买股票,只看自己熟悉的行业:比如平时喝的白酒、用的家电、吃的食品,这些公司的产品天天能见到,业绩好不好大概能猜到。2018年买了一只白酒股,知道它每年过年都卖得好,就算中间跌了,也敢拿着,最后涨了150%。
新手记住:别碰那些名字都念不顺、业务听不懂的公司。比如你是做老师的,就多看看教育、文具相关的股;你是做医生的,就关注医药、医疗器械,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,比听专家瞎吹靠谱。
方法2:买股前先看“市盈率”,超过30倍慎碰
刚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市盈率,觉得股票涨得猛就买,后来发现,市盈率太高的股,跌起来比谁都狠。市盈率简单说就是“公司股价和盈利的比例”,比如一只股股价10元,每年赚1元,市盈率就是10倍,意味着10年能回本。
我现在买股,市盈率超过30倍的基本不碰,尤其是行业平均市盈率只有20倍的,要是某只股市盈率到了50倍,就算涨得再猛也不追。2021年新能源股涨得凶,很多市盈率超过100倍,我没碰,后来果然跌了不少,身边追高的朋友套了两年。
当然,不同行业市盈率不一样:消费、医药行业市盈率能高一点,大概20-30倍;银行、地产行业市盈率低,大概5-10倍。新手可以先查一下行业平均市盈率,别买那些远超行业水平的股。
方法3:别满仓,永远留3成现金
2015年股灾,我满仓买了股票,结果跌了40%,想加仓摊成本都没钱,只能看着本金缩水。从那以后,我给自己定了规矩:永远留3成现金,就算市场再好也不满仓。
比如手里有10万,只买7万股票,剩下3万存货币基金,要是股票跌了10%以上,就用现金加仓;要是涨了,也有现金可以抓住其他机会。2022年市场大跌,我用现金加了2次仓,成本降了不少,今年反弹后很快就盈利了。
就像南方人家里备粮食,总得留些应急的,不能一次吃完。炒股也是,现金就是你的“应急粮”,留着总能派上用场。
方法4:股票跌了别慌割,先看“基本面”
刚炒股时,股票跌了5%就慌着卖,结果卖了就涨,悔得拍大腿。后来才知道,跌了要不要割,得看公司基本面有没有变——要是公司业绩还在涨,只是市场波动,跌了反而能买;要是公司业绩亏了,或者行业出了问题,再跌也得割。
2020年买了一只家电股,因为疫情跌了10%,但查了公司财报,业绩没降,反而涨了5%,我没卖,后来半年涨了30%。相反,2019年买了一只传媒股,跌了8%后,发现公司亏损扩大,赶紧割了,最后这只股又跌了50%。
新手记住:跌了先别慌,打开公司财报看看,营收、利润有没有增长,行业政策有没有变化,要是都没问题,就拿着;要是出了问题,别犹豫,赶紧卖。
方法5:不追涨停板,90%的涨停是陷阱
刚入市时,总觉得涨停板的股很牛,追过好几次,结果8次有7次被套。后来才明白,普通股民根本追不起涨停板——要么是机构在炒作,拉涨停吸引散户接盘,要么是公司出了短期利好,利好兑现后就跌。
2021年追过一只涨停的题材股,当天涨停没卖,第二天低开,最后亏了20%才卖。从那以后,再也不追涨停板,就算看到某只股涨停,也只是看看,绝不买。
其实涨停板就像南方夏天的雷阵雨,来得猛去得也快,普通人凑上去很容易被淋成落汤鸡。与其追涨停,不如买那些慢慢涨的股,虽然涨得慢,但稳。
方法6:只买“龙头股”,行业前3名才靠谱
刚开始买股,总挑便宜的买,觉得“股价低,跌不了多少”,结果买了一堆行业里的小公司,涨得慢,跌得快。后来发现,行业里的龙头股(前3名)最靠谱,就算市场跌了,也比小公司抗跌,涨的时候也涨得快。
比如白酒行业,我只买前3名的股,2018年到现在,涨了100%多;家电行业,买前2名的股,也涨了80%。相反,那些行业里的小公司,有的涨了一点就跌,有的甚至退市了。
龙头股就像班里的优等生,就算偶尔考差了,也比差生靠谱。新手买股,先查一下行业排名,选前3名的公司,错不了。
方法7:每年只操作5次以内,别频繁买卖
刚炒股时,一年买卖几十次,手续费交了好几千,收益还没手续费多。后来算过一笔账:每次买卖手续费大概0.1%,一年买卖20次,手续费就2%,就算股票涨了5%,扣完手续费也只剩3%。
现在我每年只操作3-5次,买了就拿着,不到目标收益不卖,不到止损点不割。2020年买的一只消费股,拿了3年,只操作了2次,收益120%,比频繁操作赚得多。
频繁买卖就像频繁搬家,每次都要花时间、花钱,最后累得够呛,还没住安稳。炒股也是,别总动,拿着不动反而能赚钱。
方法8:设置“止盈止损”,到点就卖
刚炒股时,赚了不知道卖,跌了不知道割,结果赚的钱又亏回去。后来给自己定了规矩:止盈20%,止损10%——股票涨了20%就卖一半,跌了10%就全卖。
2021年买的一只科技股,涨了20%,我卖了一半,后来这只股又涨了10%,剩下的一半也卖了,赚了30%;2022年买的一只医药股,跌了10%,我全卖了,后来这只股又跌了20%,没亏太多。
止盈止损就像给股票装了“刹车”,该停的时候就得停,别贪心,也别侥幸。新手一定要设置止盈止损,到点就卖,别犹豫。
方法9:不听小道消息,只信公司财报
刚炒股时,听朋友说“某只股要涨”,就买了,结果跌了;听专家说“某行业要火”,又买了,结果又跌了。后来才明白,小道消息大多是假的,就算是真的,等传到散户耳朵里,也晚了。
现在我只信公司财报和行业政策,每个季度都看公司的营收、利润,每年都看行业的政策变化。2020年看到医药行业政策利好,买了一只医药龙头股,涨了80%;2021年看到消费行业业绩增长,买了一只消费股,涨了120%。
小道消息就像街上的谣言,听多了只会害自己。新手别听朋友、专家的推荐,多看看公司财报,比什么都靠谱。
方法10:熊市别抄底,等“信号”再买
2018年熊市,我以为跌到底了,抄了3次底,结果每次都抄在半山腰,本金亏了30%。后来才知道,熊市没有底,得等“反转信号”再买——比如大盘连续3个月上涨,或者成交量连续放大,再或者公司业绩开始好转。
2022年10月,大盘连续涨了1个月,成交量也放大了,我才开始加仓,后来大盘涨了20%,赚了不少。相反,2018年熊市,我没等信号就抄底,亏得一塌糊涂。
熊市抄底就像伸手接从楼上掉下来的刀子,很容易被割伤。新手别在熊市里瞎抄底,等信号出现了再买,虽然赚得少一点,但安全。
方法11:心态放稳,别让股票影响生活
刚炒股时,股票涨了就开心得睡不着,跌了就愁得吃不下饭,影响工作和生活。后来才明白,炒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不是全部,赚了别骄傲,亏了别沮丧,心态放稳最重要。
现在我每天只看一次股票,涨了跌了都不慌,该上班上班,该陪家人陪家人。2022年股票跌了20%,我该吃就吃,该睡就睡,后来慢慢涨回来了,要是当时心态崩了,割肉卖了,就亏大了。
心态就像炒股的“方向盘”,心态稳了,才能把好方向;心态崩了,再好的方法也没用。新手一定要记住,别让股票影响生活,身体和家人比什么都重要。
最后说句实在的:炒股没那么复杂,笨方法也能赚钱
10年从6万到158万,不是靠多聪明,而是靠这些“笨方法”——不追热点、不频繁操作、只买熟悉的公司、心态放稳。其实炒股就像南方人过日子,踏实、耐心,慢慢就能过好;要是总想走捷径,反而过不好。
身边不少朋友照着这些方法做,虽然没赚到大钱,但每年都能稳赚10%-15%,比存银行、买理财强多了。新手别被网上的复杂理论吓到,照着简单的方法做,反而能少踩坑、多赚钱。
最后想问问大家:你炒股时踩过哪些坑?是追涨停被套了股市场外配资,还是频繁操作亏了手续费?你觉得这些“笨方法”管用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互相取经,一起把股票炒明白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华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