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网7月19日讯专业社工精准对接需求,青春志愿者温暖八方来客,全域服务网织就青岛西海岸最暖风景线。7月18日,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金沙滩啤酒城盛大启幕。作为节会核心承载区的薛家岛街道同步启动“情满啤酒节 爱在薛家岛”全域志愿服务项目按月配资助手网,近200名身着统一红马甲的专业志愿者迅速铺开服务网络。
这支以年轻机关干部、社区骨干为核心的志愿队伍,在开幕式当晚化身流动的“服务灯塔”——从交通疏导到文化导览,从应急救护到维权支持,用青春热忱点亮了西海岸的夜色。
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需求导向精准服务
为破解大型节庆服务“供需错位”难题,薛家岛街道创新采用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模式。
为精准捕捉游客需求,青岛理工大学高级社工师刘世颖副教授带领社工团队提前1个月走访游客、商户及居民,收集游玩、交通、安全等核心诉求237条,联合青岛西海岸斑马救援队、文旅部门优化服务动线。
为整合全域资源,发布“情满啤酒节”旅游打卡电子地图,设置12处志愿服务站、8类权益保障热线,扫码即可一键获取停车、维权、医疗等实时信息。
项目启动前,聘请了专业或专职人员对志愿者们开展了岗前培训,培训内容涵盖交通引导、流动摊贩劝导、急救技能、纠纷调解,确保志愿者“上岗即胜任”。
这一模式让服务从“大水漫灌”转向“精准滴灌”,游客扫码地图即可查阅24小时维权通道,这种 “服务在身边、维权不跑路”的治理温度,既让游客玩得安心尽兴,更让治理成效可感可触。
青春力量绽放:年轻机关干部展先锋风采
开幕式现场的“志愿红”中,一群身影格外醒目——他们是来自薛家岛街道办事处的青年机关干部。
12名年轻干部主动请缨担任组长,在高人流区承担调度任务,人均服务超5小时;
当晚,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青春笑脸,肩头晒红的印记与汗水浸透的马甲,成为游客镜头里的“最美风景”和微信朋友圈的高频曝光图片;
“这些年轻人刷新了我对公务员的认知!”来自河北的游客李女士感慨,“他们专业又亲切,像自家孩子一样贴心。”
全民共建温情网:市民游客共绘文明底色
志愿服务的感染力迅速蔓延,市民主动成为“编外志愿者”。
当晚,人流如梭,车水马龙,志愿者们积极引导电动车到指定位置摆放,一位社区阿姨用纸壳制作了“电动车摆放处”的指引,专程送到服务站,当志愿者连声道谢时,这位阿姨说:“这是咱们自家的节日,能出点力是应该的。”
70岁老街坊组成“银龄引导团”,在公交站协助维持排队秩序,与青年志愿者默契搭档。
留学生志愿者索菲亚用中英双语帮老人指引就餐酒店位置,游客竖起大拇指:“这就是青岛!”。
全域覆盖的志愿服务成效显著,开幕式当晚处理儿童走失求助3起,接受法律咨询20余次,处置轻微擦伤12起,提供导览服务超1.6万人次。
志愿星光点亮“啤酒之城”金名片
夜色中的金沙滩啤酒城,200名志愿者如星辰散落12个服务点位,串联起一张有温度的服务网络。
从“应急救援护平安”到“法律咨询撑腰杆”,从行李寄存到儿童看护,十大精细化服务覆盖游客全周期需求。
打卡地图涵盖了微醺巴士旅游景点交通线路、景点、酒店等吃喝玩乐指引,众多的游客通过扫码精准找到了自己的旅游需求信息,这种被温情服务的感觉令诸多游客感慨不已。
志愿者讲述薛武侯、唐岛湾、金沙滩等历史和风景名片,让文旅资源“开口说话”,游客笑称“比导游更生动”。
正如薛家岛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锋所言:“我们采取‘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’融合的模式破解大型节庆精准服务不到位问题,把游客体验作为治理效能的 ‘试金石’,让服务场景成为治理延伸的‘实践场’,让游客记住的不只是啤酒的酣畅,更是这座城市的温情。”
夏夜的金沙滩畔,啤酒的麦香与志愿者的汗水交融。当年轻干部俯身为一对老人扣紧安全头盔,当市民主动为迷路游客点亮手机导航,当斑马救援队携急救包穿越人海奔赴求助点——薛家岛用行动诠释着“情满啤酒节”的深意。
这份情按月配资助手网,是专业精准的服务设计,更是全民共建的文明自觉。它封装在每一份地图指引、每一次微笑解答中,让青岛西海岸的夏天,永远值得奔赴。(信网记者)
富华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